在智能家居的灯光随语音指令自动调节亮度、工业机器人精准完成复杂操作、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健康数据的背后,有一个“隐形冠军”正默默支撑着这一切——乐鑫科技。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中国科技企业,凭借“小芯片”撬动“大生态”,在物联网领域走出了一条从硬件制造到技术生态构建的独特路径。
从“连接”到“智能”:芯片如何改变生活?
乐鑫科技的核心产品是一系列名为ESP的无线通信芯片,它们如同物联网设备的“神经中枢”,让冰箱、空调、摄像头等设备具备联网能力。以ESP32系列为例,这款芯片集成Wi-Fi、蓝牙和AI加速器,支持设备在低功耗状态下运行,同时实现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智能功能。例如,搭载ESP32的智能音箱可通过云端调用AI大模型,完成自然语言对话;工业传感器则能实时上传数据至云端,实现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
截至2025年,乐鑫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0亿颗,全球每10台物联网设备中就有1台使用其技术。其产品不仅应用于小米、飞利浦等品牌的智能家居设备,还渗透至工业控制、医疗健康、农业物联网等领域。例如,在农业场景中,乐鑫芯片可助力搭建智能灌溉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并自动调节水量,帮助农户节水增效。
乐鑫的竞争力不仅源于硬件,更在于其构建的“芯片+软件+云”一体化生态。公司自研RISC-V架构处理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推出开源操作系统ESP-IDF,吸引全球超300万开发者参与创新。开发者可在GitHub等平台免费获取代码,快速开发个性化应用,这种“分布式创新”模式极大降低了物联网开发门槛。
乐鑫还通过“B2D2B”(企业-开发者-企业)模式形成商业闭环:开发者基于乐鑫芯片开发应用,吸引终端客户采购,客户反馈又推动芯片迭代。例如,乐鑫与字节跳动合作推出AI眼镜解决方案,用户可通过眼镜实时调用豆包大模型,实现翻译、导航等功能,这正是生态协同的典型案例。
乐鑫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2021—2023年,公司营收曾连续三年徘徊于14亿元,股价一度跌至低位。但乐鑫选择“厚积薄发”,在Wi-Fi 6、边缘AI等领域持续投入研发。2024年,公司营收突破2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9%,毛利率回升至43.9%。这一逆袭背后,是技术布局的提前卡位:
Wi-Fi 7技术:乐鑫已推出支持双频Wi-Fi 6的ESP32-C5芯片,并计划量产Wi-Fi 7系列产品, 抢占高端消费电子与工业物联网市场。
端侧AI:通过在芯片中集成AI加速器,乐鑫设备可实现本地化语音唤醒、图像识别,避免数据上传云端带来的延迟与隐私风险。
全球化布局:公司在新加坡、捷克、印度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客户覆盖60多个国家,海外收入占比超60%。
在乐鑫的蓝图中,未来的物联网设备将不再是孤立的“智能硬件”,而是通过芯片与云端协同,形成具备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智慧体”。正如公司创始人所言:“我们希望让每一颗芯片都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
从一颗芯片到万物互联,乐鑫科技的故事印证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力量。在AI与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浪潮中,这家“隐形冠军”正以技术为笔,绘制智慧生活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