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 9 月 5 日,OpenAI 与博通达成 100 亿美元交易的未经证实的消息成为全城的话题,这被视为主要人工智能参与者如何转向定制芯片以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的又一例证。仅仅几周后,即 9 月 22 日,OpenAI 与英伟达之间宣布达成 1000 亿美元的交易,使博通的合同相形见绌 10×,这表明 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毕竟并不那么急于摆脱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本文中,我们将在 OpenAI 增长计划的背景下简要回顾这些最近发生的事件,其中包括使用 ChatGPT 作为解锁未来“代理商务”机会的钥匙
有关 OpenAI 与 Broadcom 合作设计定制 AI 芯片(ASIC)的媒体泄露可以追溯到 2024 年,这表明台积电是被指派制造新设备的代工合作伙伴。2024 年 6 月,SemiAnalysis 的分析师观察到,OpenAI 的芯片团队变得认真起来,该公司正在“积极挖角”以聘请芯片设计师。2025 年 2 月,路透社报道称,OpenAI 拥有一支由 Richard Ho 领导的 40 人内部芯片设计团队,他从 Alphabet(谷歌)加入 OpenAI。
然而,OpenAI 与 Broadcom 交易敲定的未经证实的消息及其价值 100 亿美元的消息于 2025 年 9 月 5 日首次出现在《金融时报》上。据该报报道,该芯片将于明年发货。几天前,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博通首席执行官 Hock Tan 提到了一位神秘的新客户,承诺提供 100 亿美元的订单。博通没有透露该客户的姓名,但消息人士证实 OpenAI 是新客户。这家 ChatGPT 制造商将计划在内部使用这些芯片,而不是向外部客户提供。
OpenAI 与 Broadcom 的交易只是这一趋势的最新例子,在过去几年中,几家大型人工智能公司在内部开发自己的定制人工智能芯片 (ASIC)。主要例子包括谷歌、亚马逊、Meta、Microsoft、阿里巴巴和百度。
这些公司中的大多数出于基本相同的原因从事自己的 ASIC 开发。一方面,处理器提供的优势(在成本、功耗和性能方面)是根据其特定工作负载量身定制的,并针对自己的软件堆栈进行了优化。另一方面,减少对英伟达依赖的目标也带来了交货时间和供应链问题方面的相关风险。当然,对于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中国超大规模企业来说,内部开发 ASIC 是必要的,因为美国的出口限制阻止他们购买最先进的英伟达芯片。
博通似乎是从定制AI芯片的兴起中受益最多的公司。分析师认为,谷歌和 Meta 是其现有客户之一。
有趣的是,定制人工智能芯片的趋势还表明,几家主要的超大规模企业更愿意面对开发复杂 ASIC 的高成本,而不是采用初创公司提供的现成替代方案之一,这些初创公司成立的明确目的是挑战英伟达。
这绝非巧合,就在 OpenAI 与 Broadcom 交易的消息浮出水面几周后,英伟达和 OpenAI 联合宣布了他们惊人的 1000 亿美元协议。两家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意向书,为 OpenAI 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部署至少 10 吉瓦的英伟达系统,以训练和运行其下一代模型。为了支持这一部署,英伟达打算在新英伟达系统的部署中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该交易的第一阶段计划于 2026 年下半年上线,使用 Nvidia 的 Vera Rubin 平台。
这种计算能力的大规模注入与OpenAI长期以来一直倡导的一致:需要更大、更强大的数据中心。“建设这种基础设施对于我们想做的一切都至关重要,”奥特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是我们推动改进、推动更好模型、增加收入、推动一切所需的燃料。”
另一方面,尽管 ASIC 兴起,但这笔交易使英伟达能够重申其在人工智能加速市场的主导地位。“除了英伟达之外,没有合作伙伴能够以这种规模、以这种速度做到这一点,”奥特曼说。
在上次英伟达财报电话会议上,黄仁勋重申了 ASIC 与其公司的全栈产品之间的区别:“英伟达构建的东西与 ASIC 非常不同。许多 [ASIC] 项目已经启动。创建了许多初创公司。很少有产品投入生产,原因是这真的很困难。加速计算与通用计算不同。…加速计算是一个全栈协同设计问题。然后,黄仁勋回顾了 Blackwell 和 Rubin 平台的许多元素,例如定制 CPU、节能内存、最新版本的 NVLink 以及新的高速以太网兼容连接。
OpenAI-Nvidia 的公告留下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中,目前尚不清楚如果 OpenAI 英伟达真的向其投资 1000 亿美元,它将拥有多少份额。如今,这笔金额相当于 OpenAI 市值(5000 亿美元)的五分之一。但正如路透社指出的那样,“英伟达和OpenAI都没有给出全部10吉瓦产能上线或1000亿美元投资的时间表。同样悬而未决的是,英伟达随后对 OpenAI 的投资是按照 OpenAI 当前的估值还是在英伟达进行每项投资时的公司估值进行。
可以说,这笔交易归结为 OpenAI 承诺大规模购买 Nvidia 硬件,作为回报,被允许以股票的形式支付部分账单。这至少似乎是双向资金流动的意义,最终应该是OpenAI净支付2500亿美元,英伟达拥有OpenAI的很大一部分。
数学计算如下:在 2025 年 8 月 27 日的最后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黄仁勋表示,一座 1 吉瓦的人工智能工厂耗资约 500 亿美元,其中英伟达硬件约占 350 亿美元。根据这些数字,OpenAI 已承诺购买 3500 亿美元的英伟达硬件(35 × 10),但在减去后者将支付的 1000 亿美元(以换取股票)投资 OpenAI 后,它将“仅”欠英伟达 2500 亿美元。
OpenAI 与 Nvidia 的交易可能会引起反垄断审查。虽然两家公司在不同的市场开展业务,但它们的共同利益可能会引起担忧:正如分析师指出的那样,打算购买英伟达芯片的 OpenAI 竞争对手可能担心价格和交货时间方面的销售条件不同。
博通和英伟达的交易都应在 OpenAI 努力将自己从非营利性公司转变为营利性公司的背景下进行考虑。
可以说,这一转变的一个关键举措是最近在 ChatGPT 中添加了一项购买功能:即时结账功能于 2025 年 9 月 29 日宣布。该公司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每周有超过 7 亿人向 ChatGPT 寻求日常任务的帮助,包括寻找他们喜欢的产品。“从今天开始,我们也迈出了 ChatGPT 帮助人们购买的第一步——从即时结账开始,该结账由 Stripe 构建的代理商务协议提供支持。”
这里的关键是所谓的“代理购买”的兴起,这是电子商务的下一次发展,分析师预计电子商务将由代理人工智能提供支持。根据市场情报公司 CB Insights 的说法,未来的人工智能代理将控制整个“客户旅程”,如下图所示。
除了 Instant Checkout 之外,OpenAI 还在考虑进入消费电子市场,推出一款可以说是针对代理商务应用的产品。据报道,该公司已与苹果供应商立讯精密签署协议,生产一款袖珍消费设备,旨在与人工智能模型密切协作。
AI革命才刚刚开始,未来可以期待更多涉及半导体行业的事件,比如奥特曼的星际之门项目的新进展。毫无疑问,OpenAI、Broadcom 和 Nvidia 将成为这个舞台的关键参与者之一。